黄埔|三所高等院校官宣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办
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、广州大学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……今年9月,三所高等院校纷纷官宣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正式开办了研究院(研究生院),目前已有1600余名研究生进驻。人们恍然发现,这座产业新兴之城已经悄然加速布局高等教育聚集高地,为知识城的“知识”之名填上了应有之义。
近期,知识城“出圈”热度有增无减,随着近日《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(2020—2035年)》(下称《规划》)在广东省政府网站上公布,面向到2035年知识城将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的目标,一系列动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。
知识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,也离不开高等院校的技术和人才支持。根据知识城科教创新园区的未来规划,这里将划出4.6平方公里土地,打造成为辐射湾区的创新人才教育中心与高端职业培训基地,发挥研究院校集中优势,发展集高等教育、科技研发和职业培训三大功能。
着眼于未来,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副院长石晓龙教授倍有信心。日前他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,畅谈了黄埔研究院的发展远景。目前研究院已有五个院士团队和约500名研究生入驻,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容纳800名教学科研人员和5000名研究生,并在多个前沿领域探索科技成果转化,借助知识城的高端产业集群之力,共同助力黄埔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。
走进位于海丝知识中心的广大黄埔研究院,独特的校园特色扑面而来。与传统的林荫大道、绿荫操场、教学楼群构成的传统院校风景不同的是,研究院坐落于商务楼宇群中,一间间课室和实验室崭新而明亮,每位学子还有自己的独立办公桌,条件十分优越。环顾四周,与之相邻的还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,学校之间共用公共活动场地,学生交流十分便捷。
“这是黄埔区、广州开发区为我们提供的免费办学场地,因此研究院才能这么快建立起来,”石晓龙说。这种“拎包办学”方式极大催化了双方的合作速度。
谈及广大黄埔研究院与黄埔区、广州开发区的“牵手”,进展也非常快。2020年1月11日,双方会面初步达成合作共建意向后,4月9日,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/研究生院便宣告正式成立。
双方迫切的合作心情,源于对高端科技创新领域深入探索的渴望。一方面,中新广州知识城已经走过了第一个10年,形成八大支柱产业集群,在科技创新驱动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创新主体加入;另一方面,广州大学近年来学校综合排名不断提升,在网络安全、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、5G应用、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有了新的研究成果,可以结合企业、社会发展需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。
由此,广州大学与黄埔区、广州开发区一拍即合,双方“强强联手”、产教融合,利用黄埔区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、产业政策优势,共同探索校区合作共建融合共享体制机制创新,将有效提高相关学科领域科研创新、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贴合度。
这个合作案例,仅是该区打造科研高地的一个缩影。为了引进这三所研究院,该区召开专题工作会议30余次,解决规划用地、施工建设、资金保障、人才签证、子女教育、文体设施、医疗保障等问题,最终按期完成投入使用教学科研场地6.3万余平米、学校宿舍700多套。三所研究院从洽谈、签约到研究生进驻,仅用6个月时间。
以海丝知识中心为起点,黄埔区、广州开发区筑巢引凤,更多的力量正在知识城科教创新区中投入。以广大黄埔研究院为例,未来会在科教创新区建设二期工程,教育教学科研及生活建筑等30多万平方米,建设用地不少于150亩,建设周期约为36个月。
人才是第一资源,创新是第一动力。近年来,知识城凭借着新兴产业基础和政策导向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团队进驻,大大增强了服务黄埔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。
在知识城科教创新园区的建设中,人才团队可谓是星光熠熠。依托郝跃、张景中等八位院士领衔的顶尖人才团队,聚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5G应用等重点领域,全面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、高层次人才培养。
其中,广大黄埔研究院就安排了方滨兴、张景中、郑志明、杜彦良、叶思宇等5支院士领衔的高水平科研团队,驻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、计算科技研究院、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研究院、智慧交通与安全研究中心、黄埔氢能源创新中心等七个高水平科研平台。
上一篇:广东高等教育的几次“先行一步”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