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高教探索

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创新发展高等教育

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、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刘晓静

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不遇之大变局,高等教育应该准确功能定位,在新的发展阶段、新的历史方位中,强化使命担当,深化综合改革,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,实现创新发展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、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刘晓静针对这一重要领域提交议案,建议高等教育要立足创新,服务新发展格局构建实现创新发展。

改革开放以来,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互为支撑,其发展脉络清晰可见。一方面,国家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、科教兴国基本国策、人才强国战略等等……教育已经成为民族复兴梦的“强大引擎”。另一方面,随着大国崛起,教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:实现了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,正快速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,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,一批高校已经逼近“世界一流大学”第一方队,众多高校国际排名实现了飞跃,这些都得益于综合国力的增强。

迈入新发展阶段,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,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。刘晓静认为,高等教育作为最主要的人力资源供给阵地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,要不断优化适应新发展格局需求的教育结构、学科专业结构、人才培养结构,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,并通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积蓄能量,在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中站稳阵脚,取得新优势。

刘晓静表示,培育创新型人才是“十四五”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。只要我国高等教育保持一定的规模和质量,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绝对值和人口占比将持续增长,加之很多人才在创新方面退而不休,只要创新生态合适,我国将享有“创新性人口红利”,这才是我国参与大国竞争的优势所在,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信心所在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培养创新型人才、扩大创新性人口意义重大,其中既有质的要求也有量的需要。因此,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是教育界无法回避的课题,创新型人才培育是高等教育必须突破的瓶颈关口。

另外,以创新为发展基点要统筹海量创新、激发人才智慧。一方面,要以创新创业、创新转化引领内循环。另一方面,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,也应是创新全要素的双循环和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双循环。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,对全球创新资源具有巨大的吸引力,国内高校在创新国际合作方面也可以大有作为。

高等教育服从服务于新发展格局是重要举措,有利于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,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。刘晓静建议:

深化综合改革,以新发展格局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。要坚持“守正创新”,以体系建设为龙头,统筹推进各项工作,理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结构关系,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。推动融合发展,推进师资队伍、教育教学、科研和学科资源集聚及整合。

以“十四五”开局为新起点,做实创新型人才培育工作。首先,要使青年学生具有和保持创新意识。其次,在认知的基础上,要使青年学生具有把知识和创新物化的能力,即创造的能力,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。最后,有了敏锐的创新意识和优秀的创造能力,当代大学生还应当树立创业精神,创业精神是创新者的精神支柱。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,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持,创新就会止于梦想。

构建新发展格局,其核心在于构建坚实的自主发展、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,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。刘晓静认为,高等教育作为最主要的人力资源供给阵地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,要不断优化适应新发展格局需求的教育结构、学科专业结构、人才培养结构,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。(张川)

上一篇: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:高等教育要立足创新 服务
下一篇:没有了

Top